全城7x24小时免费上门,您的生活服务帮手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地板打蜡

iPhone手机外观“三连变”: 未来三年, 均有新的变化!

发布日期:2025-05-26 22:40:06 浏览:37375

自iPhone X引入刘海屏以来,苹果在手机形态上的每一次革新都牵动着全球消费者的目光,甚至会引起友商的模仿。

而如今,随着供应链和行业博主的密集爆料,苹果未来三年的ID设计蓝图逐渐清晰:从2025年的iPhone 17系列到2027年的iPhone 19系列。

苹果将以“三年三变”的节奏,逐步实现从外观材质到屏幕形态的全面突破,这对于市场来说,冲击力也非常猛烈。

重点是一年一变化的风格,对于iPhone手机来说真的是非常少见,毕竟此前都是一种设计使用好几年。

具体而言,作为苹果六年来首次重大设计换代,iPhone 17系列的核心变化聚焦于背部设计,比如全系机型将采用横向大矩阵镜头模组(DECO)。

其中标准版iPhone17 Air的相机布局形似“横向飞机跑道”,而Pro系列则采用更接近小米11 Ultra的“camera bar”横向长条设计,这一风格与谷歌Pixel 9系列不谋而合。

材质方面,苹果重拾铝合金背板,但通过玻璃与金属的拼接工艺实现了功能与美学的平衡,比如铝合金从顶部延伸至底部以增强结构强度,而苹果Logo区域保留玻璃盖板以支持无线充电。

这种设计既是对iPhone 6时代“弯曲门”教训的回应(当年6系铝合金易弯折,后升级为7000系列航空铝),也标志着苹果在全面屏时代对材质的重新思考。

同时iPhone 17 Air的机身厚度仅为5.5mm/5.6mm,远薄于iPhone 16 Pro的8.25mm,但极致轻薄也带来设计妥协:USB-C接口位置偏离机身中轴、扬声器开孔数量减少。

Pro系列虽维持与iPhone 16 Pro相近的轮廓,但传闻中的玻璃金属一体式设计(Unibody)未出现在模型机上,该技术若能实现,或为反向无线充电铺平道路。

不过这些都是经常看到的消息了,主要还是iPhone 18系列,博主称将终结自iPhone 14 Pro以来的灵动岛设计,转而采用单挖孔屏形态。

这一变革的核心在于屏下Face ID技术的成熟,要知道此前苹果通过专利方案解决了红外光透光率问题。

为实现这一目标,苹果在iPhone17 Pro Max上已试水Metalens(超透镜)技术,通过纳米级结构缩小Face ID模组体积,为屏下布局奠定基础。

尽管初期灵动岛开孔面积有所缩减,但直到iPhone 18系列,苹果才真正将红外摄像头、点阵投影器等组件完全隐藏于屏幕下方,迈出“真全面屏”的第一步。

然后是iPhone 19系列,被视为苹果全面屏战略的收官之作,其最大亮点是屏下前置摄像头的加入。

与屏下Face ID不同,前摄需处理可见光成像,对透光率和图像算法的要求更高,一旦彻底消除屏幕开孔,那就会实现“正面即屏幕”的纯粹形态。

这一设计不仅是对安卓阵营屏下技术浪潮的回应,更是苹果“形式追随功能”理念的升华——通过三年渐进式创新,将复杂技术隐匿于无形,最终呈现出一块完整无瑕的显示屏。

而且苹果放弃屏下指纹而全力押注屏下Face ID,源于其对生物识别安全性的极致追求,比如Face ID通过ToF传感器、点阵投影器与红外镜头的协同,构建3D人脸模型,误识率仅百万分之一,远超屏下指纹。

即便在疫情期间遭遇口罩解锁难题,苹果仍通过算法优化而非硬件妥协解决问题,足见其技术路线的坚定。

此外,除了外观设计方面的革新之外,iPhone手机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面,还将会带来更多的惊喜。

比如iPhone 17系列将搭载苹果自研Wi-Fi芯片,逐步取代高通与博通方案,这种“去第三方化”策略不仅降低成本,更强化了iPhone与Apple Watch、AirPods等设备的互联体验。

同时高刷新率特性也逐渐成为标配,甚至运行内存也有可能标配12GB,这些都是为了让用户体验变得更好。

而且在明年的市场中,苹果手机的iOS 19操作系统、A系列芯片都将会进入到全新的阶段,以此来达到更好的表现。

因此对消费者来说,接下来只需要耐心等待即可,甚至笔者觉得这场“三年之变”,不过是苹果下一个十年的起点。

总而言之,从iPhone 17的横向镜头到iPhone 19的真全面屏,苹果正以三年为周期,完成一场从材质回归到屏幕形态跃迁的设计革命。

对此,大家有什么想表达的吗?一起来说说看吧。